哲学在经历了古希腊时期的本体论,(大约)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认识论,直到罗素和维特根斯坦这里,哲学家再也忍受不了哲学的朦胧,希望哲学可以变得像近现代科学一样精确。于是哲学家就在想“人的思想怎样可以测量?”
关于解构主义的背景,这里我就不详细说明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了解。
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哲学一个重要的力量,他的解构对象就是结构主义中的文本。
解构运动是反理性的,他难以撼动理性在科学领域的统治地位,但他在文艺领域非常受欢迎。建筑领域尤甚。建筑天然的存在看得见摸得着的“结构”——梁板柱。比如在艾森曼的“House 2”中,建筑师对“结构”做了文本意义上的操作。
以下引述《图解日志》中的原文:
“ 在住宅 2# (House II, 1969~ 1970 年)中。图解发起了一个自指涉性(self-referenciality)和这样一个概念如何在建筑中表达的讨论。在住宅2#中,自指涉性的标记是一种"多余”处理,即结构体系加倍,既有一套柱网还有一套剪力墙系统,它们之中的每一套都足以承担结构支撑作用。论点在于,这种多余结构系统中的一个或另外一个都可以被看作符号,它不再指涉自己的结构价值或任何外部所指对象,而是指涉一个内在性。既然不管是柱子还是墙都可以被看作一种符号,也就没有稳定或一元的所指对象。”
House 2# 模型照片
艾森曼建筑操作文本
这是一场起始于非理性的游戏,但游戏一旦开启,思辨将是严肃的,追问本体的。艾森曼的建筑经过文本化操作,建筑在视觉上呈现出了完全不可预知的、新的式样。基于这个背景,建筑师再看埃森曼的作品就有了欣赏脉络。他的目的就是在强行在场地中植入文本,操作文本,通过文本间接地操作形式,实现建筑形式和建筑意义的创新。
来Tom的高手班,为Maya疯狂打call !
(点击下图查看详情▼)
搜索微信号caigle01或扫描以下二维码
面对面交流Rhino等软件技术问题
(加好友时请注明想要交流学习的软件,
如:LayOut或sketchup或3dmax等等)
会员评论(0)